紧密型医联体势要崛起 梅清云影像平台蓄势待发
2月27日,国家卫计委举行发布会,邀请医疗卫生领域的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畅谈如何切实推动健康中国。尤其是对于紧密型医联体建设,代表委员们给出了系统性和建设性的意见。
从代表委员们的发言了解到,要想把分级诊疗真正落到实处,就必须依靠紧密型医联体,作为医联体中最实用最有效的模式,紧密型医联体在今后将是主流趋势。
什么是紧密型医联体呢?
紧密型医联体大概有三个特点:
1、不仅限于技术合作,人财物统一调配。
2、经济利益一体化,实现利益责任共同体。
3、分工明确:三级医院诊疗大病,二级医院诊断常见病、多发病,社区负责提供便捷医疗服务。
那么如何做成一个紧密型医联体呢?第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顾晋给认为,要做好这5件事:
第一、专家下沉
因为紧密型医联体是人财物统一调配,所以无论大医院的专家还是社区医生,都是一体的,这使得医生下到社区是非常方便。
把医院的常见病,呼吸、心血管和内分泌、肿瘤等方面的专家下沉到社区,让社区老百姓都能很方便地看上专家门诊,这样病人就流向社区的积极性比较高。
再有就是对于社区医生的传帮带,专家通过培训、专业指导,从而提升全科医生的服务能力。
另外,三级医院专家要结合社区的优势,带着全科医生做好基层科研,提高他们的诊疗能力,营造社区的学术氛围,通过这样来增加社区医生职业成就感,可以吸引更多更好的医学人才进入基层。
第二、学科下沉
光靠专家下沉帮扶是不够的,要想使基层成为处理常见病、多发病的主要阵地,就需要大医院把常见病、多发病的科室下沉到基层。
因为在紧密型医联体中,社区是上级医院直管,作为常见病的科室,如口腔科、中医科、按摩、康复等,把这些学科下沉到社区,加强基层的学科水平建设,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基层的医疗水平问题。
第三、建立信息化联系
紧密型医联体最终要的标志是什么?顾晋给出了答案:信息有联系。
“如果没有信息化的联系就是一个松散型的。我们的模式是把信息联系起来,把社区和三级医院的信息联系起来。”
那么,真正的信息化联系是什么样?这种信息化联系会对基层产生哪些影响呢?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丰台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吴浩介绍了方庄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经验:
1、所有病人的资讯都要和医院交互
吴浩说,方庄所有病人的资讯每天晚上要和天坛医院交互。方庄病人无论是通过我们转诊到天坛医院,或者没有通过我们直接到天坛医院治疗,只要是我们的签约患者,他的资讯、住院期间的信息都会同步的传递,进入到他的健康档案数据库和签约医生的管理平台。这样确保医生能够连续地跟踪关注到他,及时了解到病人住院期间的变化状况,出院以后在社区能够得到很好的随访和健康管理。
2、建立科学转介系统,而不是单纯的挂号机器
社区医院并不是给上级医院转诊的挂号机器,而是要建立科学的转介系统。
“如果这个病人需要天坛医院主治医师解决的就给他挂主治医师,如果需要挂副高就提醒他挂副高号,同时要把资讯传给这些医疗机构。”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基层首诊以及转诊的意义,有了社区医生的参与,转诊挂号不仅变得方便,还变得更为科学,患者们也更加意识到基层首诊的价值所在。
第四、医保政策要起到杠杆的诱导作用
顾晋表示,希望将来医保能够在为社区引导病人方面有一个倾斜,比如到医院看感冒,在社区看病,可以报销80%,但如果到三级医院看病,可能就报30%,通过在医保报销比例上拉开差距,就可以引导病人往社区去看常见病、多发病。
第五、采取“县招乡用”人才机制
人财物统一管理是紧密型医联体的一个重要特点,想要实现这一点,首先在人才机制上就不能松散。
顾晋提出建议,在未来紧密型医联体建设中,人才方面应该参照云南省的经验,乡村医生采取“县招乡用”的模式,社区医生的编制和身份是县医院的,可以到乡里工作,这样才可以保证社区医生的水平和人才的稳定。
如果医生本身的身份都是松散的,那么医联体的建设就很难做到步调统一。只有有了统一的编制,才能有好的管理和分配。
通过以上代表和委员们的谈话,我们可以感受到紧密型医联体正大步走来,并且已经有不少地方做出了成绩。
随着紧密型医联体的逐步崛起,大医院和基层医院单打独斗的日子结束了,紧密配合、信息互通使得基层首诊、双向转诊能真真正正落到实处,相信在2018年会有更多的“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出现,基层医疗环境也将迎来翻天覆地的改变! 梅清云影像平台,正是为紧密型医联体的实现而生。梅清云影像平台,三管齐下,为医院和患者提供影像远程集中会诊服务,服务于医联体建设,最终提高国家医疗服务水平,方便患者看病就医。
二维码胶片—“胶片+互联网”平台的纽带
二维码胶片区别于普通胶片,每张胶片均设有一个二维码。 在医院应用二维码胶片后,可以实现移动端(如PAD、手机或电脑)阅片,通过扫一扫胶片上的二维码即可在终端上轻松提取WEB端胶片、报告和DICOM原稿。
患者可以随时调阅自己的电子胶片及报告等健康档案,既可以实现转诊复诊时省去重复检查,同时可以很方便地在网络门诊上进行信息分享和咨询。不但提升医院信息化水平,也将极大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为医联体内医疗机构间提供信息共享通道
云胶片、云报告、云影像
云胶片、云报告和云影像产品,通过线下部署以患者为中心的二维码胶片和一站式全院自助打印机,线上同步开通云影像平台,线下线上科学联动,实现患者检查后的原始影像数据和报告自动上传云平台并存储。
患者通过扫描胶片上的二维码,即可随时随地查看下载高清影像资料,转诊复诊时省去漫长等待和重复检查;医院和医生也可通过平台随时随地调阅共享患者影像档案并给出精准诊疗意见;真正搭建起患者、医生和医院三方的桥梁,为医联体内患者远程医疗、分级诊疗创造条件。
影像会诊签约平台
为有效解决影像远程会诊审核及时性等问题,建立影像远程会诊的长效机制,结合影像会诊的实际和医联体建设的切实需要,公司通过开拓思路,创新影像远程会诊模式,所打造的影像医生签约服务平台,为医联体内的区域医疗机构加起来跨越“信息孤岛”的桥梁。平台通过汇集全国知名的影像专家建立影像专家库,并秉承开放的原则,实现在线远程会诊。
要想把分级诊疗真正落到实处,就必须依靠紧密型医联体,以医联体之“通”,破解群体看病之“痛”,李克强总理的话道出了医联体的重要性。对此,梅清已经拿出有效的应对措施,做好迎接巨大变化的准备。